上海同性试管助孕官网 > 上海供卵试管 >

2010年,77岁的退休电力专家黄日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胶囊公寓

2023-10-30 12:39

2010年3月,一位叫黄日新的老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推出了全国第一个胶囊公寓。

这位77岁的老爷子可不是一般人,退休前是华北电力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曾担任电力工业部电站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工业专用阀门和电站热能动力装置方面的专家。

2009年,他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

六郎庄有一栋三层楼,一楼是商铺,二三楼是出租房。

这栋楼的三层有30多个小房间,黄老租下了其中的三间,改造成8间胶囊公寓,大一点的月租金350元,小一点的250元。

整个房间的面积也不过七八平方米,平均每个胶囊公寓不到两平方米,仅能容纳一个人躺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房间里有节能灯、电源插座、网线插座和有线电视插座;靠墙的一端有个电脑桌,还设计了一个可以拉出来的键盘托板,在里面睡觉、看电视、上网是不成问题的。

床铺下面还可以储存一些行李物品,基本上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人生活空间。

这些设计都是黄老亲自动手的,他连复杂的高精尖电站都设计过,小小的公寓自然自然不在话下。

此外,公寓还提供了简单的炊具,包括电磁炉,电饭锅等,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三楼有两个公共洗漱房,每个洗漱房有8个水龙头,如果只给住在胶囊房里的人使用当然足够了。

但这层楼有30多个房间,住了六七十人,如果都来用水,就要排队了。

楼里面没有卫生间,楼下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公共厕所。黄老也想到了这点,为每个“胶囊”配备了一个夜壶。

黄老爷子每月退休金3000元,加上老伴的一共5000元,完全够用了,设计胶囊公寓的初衷不是为了挣钱。

他说当初看到有关唐家岭“蚁族”的新闻报道,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希望能够用毕生最后的时间为这些“80后毕业生”做一件好事。

对于公寓的设计,黄老感到很自豪,说:这是我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转成生产力的话,完全就是一张废纸!

六郎庄虽然地处城乡结合部,但交通很方便,乘车到中关村也是有三站路。

这栋楼本身就是对外出租的公寓,租户大多是在中关村打工的外来人口,有的是单独租一个房间,有的是几个人住上下铺。

住惯单间的人肯定是不想愿意住胶囊公寓了;而住上下铺的人,觉得太过压抑也不愿意住进“胶囊”。

这里有个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放了两张上下铺床,每月租金才四五百。虽然4个人住在一起没有独立空间,但看上去要比“胶囊”宽敞很多,价格也更低。

胶囊公寓开张一个月以来,前来询问的人不少,但就是没人掏钱入住。

于是,黄老爷子推出大优惠,只要象征性地交50或者20块就可以试住,吸引了不少体验者。

不过,真住进去实际问题也不少!

胶囊公寓的墙壁是用水泥板做的,防火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隔音效果很一般,可以很清晰地统建旁边房间里的手机铃声。

黄老解释说:隔音与防火功能不可兼得,因此更注重防火、防盗和防热等安全方面的功能。

屋顶用的是镂空的铁丝网,间距比较大,可以用手把手机放过去偷拍隔壁的情况。

黄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上面装了挂帘的滑道,装上布帘倒也能遮挡一些,但还是有些缝隙让人不放心。

此外,如果人住满了,用火用电以及错综复杂的邻里关系,都是不小的考验。

黄老爷子说:我这里就是给低收入的流动人员提供一个临时落脚点。你赚了钱收入提高后,自然就不想在这里住了。胶囊公寓的位置又腾出来,给后来的大学毕业生住。

各大媒体报道了“胶囊公寓”后,黄老一下子火了,不少人上门求合作。

不再孤军奋战的黄老又先后设计出第二、三、四代胶囊公寓,功能也逐渐完善。

2010年8月15日,黄老在石景山麻峪东街8号院的民房墙外,挂出“黄日新胶囊公寓示范点”的牌子。

与此前的六郎庄胶囊公寓相比,第三代“胶囊”的空间扩大了,增加了厨房、餐厅、淋浴间等设施。

2010年10月29日上午,第四代胶囊公寓亮相。面积和原来差不多,但采取了折叠床、上下铺等设计,给住户留出了行走通道,也增加了衣柜、书桌、凳子、茶桌等简单家具。

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认为: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恐怕只有胶囊公寓才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

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的胡景晖认为:胶囊公寓是炒作,不是解决流动人口住房最佳途径。

不过随后几年,各地都对群租房加强了监管,严禁把房屋私自隔成若干小间分别出租,胶囊公寓因此没有发展起来!